Saturday, 13 September, 2025г.
russian english deutsch french spanish portuguese czech greek georgian chinese japanese korean indonesian turkish thai uzbek

пример: покупка автомобиля в Запорожье

 

金融業不是貪婪 而是善用資源〈蕭若元:最新蕭析〉2015-0529

金融業不是貪婪 而是善用資源〈蕭若元:最新蕭析〉2015-0529У вашего броузера проблема в совместимости с HTML5
最近有不少人講金融業,這牽涉到兩大問題。金融業和互聯網的比較,因為有一個辯論到底應該加入金融業還是加入互聯網業。那是選google還是金融業作比較,結果經濟學家就幫金融業講說話,那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講得很好,但結果大多數人投票都是投google。 首先我要講互聯網是幾千年有文明以來,最重大的發明之一。這就如百多年發明了電器。電的用途便一直在增加,到現在也未完全開發盡。互聯網的潛質也是未完全開發,它的功效之大也是難以想像。因為它打破了傳統的傳播模式,不再是一點對多點,而是多點對多點。傳播的能力是不想像。這是廿年前所不能想像。但它和互聯網並不是排斥的東西,是可以互補不足的。 金融業已經有幾千年,它只有一個目的,就是把有資源的人和最有效使用資源的人配對起來。這說就容易,但做起來是很困難。像一個退休人士,他有一億,他把那一億放在夾萬中,把那一億慢慢地來用。但原來有人在市場上可以用那一億可以建立到facebook,那一億便可以建立到一千億。這一億若不能轉成市場上那一億,那一千億便沒有了。其實這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,因為那是有風險,是不是要分擔那風險。誰來擔保那不會執行到呢?所以那經過那過程,讓大家分擔那責任,像保險一樣分擔那風險。然後終於達到最佳分配。 在一個社會中,有數以億計的人,要可以達到最佳分配,永遠都是沒有可能。所以我們盡量令到做到較好的分配。我剛才講那個例子是較極端,一億可能只是慢慢給用盡,又可能會變成一萬億。所以那利益是難以計算,是視乎配對情況是怎樣,而對社會的整體利益也是難以估計。但大致來講,對社會佔的GDP30%是合理的。因為對社會所產生的利益絕對不止30%。大家可以想想沒有金融業,將會變成怎樣的情況呢?那是用各種的方法把這達成最優配對。用另一角度來講,金融業是不停地意圖尋找最佳對,用所有方法來減低交易成本。究竟由第一個人到使用者是用了多少交易成本呢 互聯網是一個減低交易成本的方法。像馬雲的餘額寶,儲了錢在那裏便會自動買你買基金,然後派利息給你。你可以上網買保險,也有很多方法令到配對過程更有效。所以只要有這個問題存在,金融業便會不死,那金融業會有重要的地方,因為它其實令到我們有限的資源作更佳的運用,這是令到每個人都會得益。有人話金融業就是貪婪,是禍害,那是可笑的言論。 即時聊天室:http://goo.gl/ToDqof 謎米香港 www.memehk.com Facebook:www.facebook.com/memehkdotcom
Мой аккаун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