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11 September, 2025г.
russian english deutsch french spanish portuguese czech greek georgian chinese japanese korean indonesian turkish thai uzbek

пример: покупка автомобиля в Запорожье

 

公視主題之夜 誰讓你憂鬱?

公視主題之夜  誰讓你憂鬱?У вашего броузера проблема в совместимости с HTML5
二十世紀初時,只有百分之一人口在一生中經歷過憂鬱期。到了二十世紀中期,在1950年代出生的人口中,百分之六曾在30歲以前遭逢憂鬱期,今天的估計則是百分之二十的人口——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人,會在一生中某個時候經歷憂鬱。在過去一百年內,憂鬱症的比例整整成長了二十倍,成了最新流行病。這到底是怎麼發生的? 不光是現代生活讓人憂鬱,更弔詭的是,聲稱要「治療」憂鬱症的現代醫藥體系,可能正是讓憂鬱症火速增加的推手之一。某家精神衛生篩檢公司發展出檢測精神疾病的電腦程式,只要「兩分鐘」回答問卷,就能判定是否罹患憂鬱症。他們的資金來源是製藥公司的「慈善部門」,希望能推行全國,讓每個人自行檢測,及早發現,及早治療。 憂鬱症快速檢測的立意也許良善,然而卻也是把雙面刃,因為「製藥公司最有效益的賣藥方式,就是製造疾病」,這一套程式也可能成為某種藥廠行銷工具。 一般總以為,早期篩檢和治療是好事,但篩選的過程,卻可能反過頭來成了塑造的機制。越來越多原本不需治療的人,卻對治療產生依賴。 人性極為矛盾,與從前相比,當代人類世界並沒有更多重度憂鬱症患者,改變的只是我們理解心理痛苦的方式:現代社會要求我們具備高度效率,不允許傷心、焦慮、憂鬱、哀悼。當憂鬱症被宣揚為普遍的病症時,生命旅程中不時出現的痛苦與悲傷,可能就輕易地被視作某種「疾病」來解決,用藥物手段來對付這些現象。但我們是否真的必須遵守、服膺這個當代迷思?或者該發明不同的模式? 【公視主題之夜】每週五晚間10:00~11:30 節目官網 http://viewpoint.pts.org.tw/ 公視官網 http:/www.pts.org.tw 訂閱頻道看更多:https://goo.gl/NpL47M 支持公視看好視:http://bit.ly/1lWatUO
Теги: 公共電視 pts

Мой аккаунт